《南诏奉圣乐》来自于“夷中歌曲”。苍山会盟之后,南诏异牟寻为答谢韦皋在南诏“弃蕃归唐”中的重要贡献,特派使臣率歌舞乐团赴成都向韦皋献乐。韦皋看了南诏乐舞后,被美妙的旋律、深远的意境、独特的乐器、宏大的场面、华丽的服饰、变幻的队形所震撼,同时对乐舞所表现的“悦归皇化,世为唐臣”的思想,深表满意。他忽发奇想,对南诏奉献的这台“夷中歌曲”进行加工,记录、翻译歌词,录成乐谱舞图,突出其政治色彩,将这台歌舞命名为《南诏奉圣乐》,然后命南诏使团直赴长安,向唐德宗晋献乐舞。上元十七年公元年,庞大的使团到达长安,所献《南诏奉圣乐》因气势磅礴,民族特色浓郁,一时间轰动朝野。
《南诏奉圣乐》是南诏民乐舞的最高成就,仿唐朝《奉寿乐》创作而成,后成为唐乐之一。其乐队演奏人员达人,分为“龟兹部”“大鼓部”“胡部”与“军乐部”四个乐部,乐器多达余种。《南诏奉圣乐》是以字舞为主体,分别舞“南”“诏”“奉”“圣”“乐”五字。所谓字舞,是指舞者通过快速的服饰转换、队形变化而组成字,每变一次,就成一字,每舞一字,伴唱一曲。舞“南”字,唱《圣主无为化》;舞“诏”字,歌《海宇修文化》;舞“奉”字,唱《雨露覃无外》;舞“乐”字,歌《辟士丁零塞》。字舞之后,有集体舞《辟四门》。集体舞结束,舞者向四周鞠躬献礼,然后独舞《亿万寿》,独舞之后,歌唱云南民歌《天南滇越俗》四章。整台乐舞,此起彼伏,歌舞相伴,以异牟寻归唐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为主题,以宏大的乐章和富于变化的舞蹈来表现唐王朝的文治武功,将南诏复归唐王朝之后,对唐王朝明君圣主的崇敬之情,对唐朝文化的向往之意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南诏献乐舞的事迹,被详细记录下来,新、旧《唐书》据档册记载,也作了精彩的描述。据统计,描述《南诏奉圣乐》的文字达多字,详细记载了乐律、舞容、乐器、曲谱,这是南诏大理国时期,正史文献对其社会生活记录最为详尽、生动的罕见事例,说明《南诏奉圣乐》在当时确实是一件引得大唐朝野注目、文人墨客垂青的盛事。由于有系统的文献记录,我们今天才得以重现《南诏奉圣乐》。
可以说,《南诏奉圣乐》是南诏文化最重要的遗产之一,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,极强的艺术感染力,作为唐乐的十四部之一,它是区别于其他乐舞,融时代特色与艺术创作于一身,集歌、舞、乐为一体的经典作品。
《南诏奉圣乐》之中,有龟兹乐、骠国乐,而骠国乐多具“昆仑音”。所谓“昆仑音”,就是佛教音乐。说明当时南诏社会,与骠国联系密切,佛教音乐由天竺传至骠国,再流行于南诏。南诏招徕,骠国入贡,献乐于唐,成为一时盛事。这一事实从另一个层面证明南诏中期佛教已然兴盛,由此推理,佛教传入南诏应是初唐甚至是更早时候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