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鹏金翅鸟梵名“迦楼罗”,为佛教护法神中的“天龙八部”之一,传说能日食龙三千,能镇水患。龙王紧那罗不能忍受,求诉于佛前,二者得佛点化,均成为天龙八部中的一员。迦楼罗护卫佛头,紧那罗善于音乐,常侍于佛左右。
大鹏金翅鸟也是大理历史的见证,传说大理原来是个泽国,大理深受水患的侵扰,白族人都认为水患为龙引起,而迦楼罗以龙为食,它自然就会被白族人所崇拜,白族先民把原始的金鸡形象衍生为颇具佛教“迦楼罗”特征的形象立于诸塔顶,以镇水患。
1925年大理发生大地震,城乡房舍损毁无数,惟有三塔仍旧巍然屹立于苍洱之间,但千寻塔的塔刹和立于塔顶的大鹏金翅鸟也被震落,一些藏在塔刹中的文物随刹落地。
1978年,国家拨专款对年久失修的崇圣寺三塔进行维修加固时,在对千寻塔塔顶清理中发现了文物680余件,其中还有一件银质鎏金的大鹏金翅鸟,该大鹏金翅鸟通高18.5厘米,重125克,翅、尾、头座为分别锻制后用榫口连接和焊接而成。鸟足踏莲花座,昂头,张翅,竖尾呈欲飞状,尾羽上饰水晶珠,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极品。
千寻塔上大鹏金翅鸟的发现,让更多人认识了大理的守护神,也证明了佛教在这里盛行和存在的时间,在大理漫长的发展史上,佛教一度是南诏大理国的国教,大理人礼敬佛陀,而对大鹏金翅鸟的崇拜也是由来已久。
这件银鎏金嵌珠金翅鸟立像出土于大理崇圣寺千寻塔,为大理国(宋代)时期文物,其鸟头饰有羽冠,颈部细长,翅膀向内卷,作欲飞状;两爪锋利有力,立于莲座之上。尾、身之间插有镂空火焰形背光,其上饰水晶珠五粒,加上整器鎏金,显得珠光宝气,雍容华贵。
银鎏金嵌珠“金翅鸟”立像,通高18.5厘米,重125克,金翅鸟头部形似鹰首,喙爪锋利,瞠目怒视,头顶饰有羽冠,颈部及尾部屈起,展翅欲飞,双足栖息于一莲座上,尾羽作火焰状,上嵌五粒水晶珠,颈下和鸟身相接处原镶有三粒水晶珠,出土时已脱落。金翅鸟形象凶猛,造型雄健有力,其制作工艺分别采用铸造、錾刻、焊接、鎏金、镶嵌等多种工艺。首先铸出头、翼、身、尾、足等各个部件,经细部錾刻出羽毛纹饰和尾羽上做成对称的镂空装饰,再焊接成形,并通体鎏金,然后在尾羽、颈下及双翅两侧镶嵌水晶珠,制作颇为繁杂精致。
五代至南宋时期,以今洱海为中心的云南地区,为大理国所辖。大理国是白族先民的白蛮贵族段思平所建立的地方政权,辖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,范围包括今云南和四川省西南部等地区。1253年被忽必烈大军革囊跨江所灭。大理地处高原,平坝易发水灾,当地人认为是龙在作怪,于是佛教中的金翅鸟被请出,尊为大理国的保护神,可慑服诸龙,消除水患,用以祈求农业丰收,国泰民安。在崇圣寺三塔主塔千寻塔的塔顶四角,原来铸有四只巨大的金翅鸟。据李元阳《云南通志》记载,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,故以金翅鸟装饰塔顶四角,其作用是镇压洱海的龙妖水怪。
崇圣寺三塔塔藏文物中,有三件纪年刻文铜片和铁片,分别为大理国明治四年(即北宋咸平三年,公元1000年),辛酉岁(南宋绍兴十一年,公元1141年)和大宝六年(南宋绍兴二十四年,公元1154年),证明包括银鎏金嵌珠“金翅鸟”在内的这批佛教文物,是公元11至12世纪的大理国时期,可能是因重修塔刹时放入的。
我国古代大理国的金银器工艺情况,如今所见甚少,大理崇圣寺藏金银造像的发现,揭示了大理国金银工艺之谜,反映出古代大理国与中原地区往来频繁,经济文化已接近当时中原汉族地区的水平,说明大理本土工匠的金银制作工艺已很发达。银鎏金嵌珠“金翅鸟”充分代表了大理国金银工艺的地方特点和高超的水平,是云南佛教艺术最具地方特征的器物,堪称艺术瑰宝。
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 门口大鹏金翅鸟 铸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