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剧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白族传统戏剧“吹吹腔”和白族传统曲艺“大本曲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剧种。唱词形式基本上用白族民歌常用的“山花体”,用白语和汉语演唱,唱腔曲调有三十多种,表演节奏鲜明,规律严谨、古朴,有严格而固定的程式。目前收集到的剧目大约400多个,内容主要有袍带戏、生活剧、民间传说故事剧、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等五类。长期以来,白剧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活跃在民间和舞台,被誉为“云贵高原上一枝清丽的山茶花”。2008年2月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大理州白剧团是白剧传承保护的核心主体,自1962年剧团成立以来, 先后创作演出了《红色三弦》《苍山红梅》《望夫云》《阿盖公主》《情暖苍山》《洱海花》等上百台大小剧目,荣获了“文华新剧目奖”、“曹禺剧目奖” 、中国戏曲电视“金鹰奖”等国家级、省级多项奖励。叶新涛、杨益琨等白剧艺术家曾先后荣获“文华表演奖”,第19届戏剧“梅花奖”,并在 1992年参加全国“天下第一团”优秀剧目展演中,赢得“天下第一团”殊荣。剧团曾先后出访美国、法国、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,四次进京汇报演出,多次在全国各地巡演,极大地提升了白剧的知名度和认可度。
大理州高度重视白剧保护传承工作,先后采取了扩充编制,增加专项经费并列入州财政年度预算等措施,颁布了《大理州加强和改进白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逐步恢复了各县的文工队,不断加大对白剧的保护传承。
长期以来,白剧团坚持因地制宜、因材施教、因需而为的原则,以团代班,以老带新,培养白剧艺术人才。一是重点加强白剧专业队伍的建设、白剧精品创作、白剧研究,白剧、大本曲数据库和展室建设,出版了《白剧风采》、《白剧艺术散论》等白剧艺术研究专著;二是成立了大理白族文化传习所,开展白剧进校园等活动;三是着力打造白剧精品,每两年力争推出一台类似《榆城圣母》等的经典剧目。
白剧是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具有典型地域文化艺术特征的优秀剧种,是白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,努力开创白剧发展新局面。白剧保护传承将以“中国梦”为主题,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,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以繁荣创作为核心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,坚持“二为”方向、“双百”方针和“三贴近”原则,认真组织方式实施“大理州加强和改进保护传承发展白剧工作”工程,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、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,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白剧艺术人才,推动白剧的繁荣发展,让白剧这枝云贵高原上的山茶花开得更加绚丽。(赵向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