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,各地白族群众都会聚集到有着“白族歌城”美誉的剑川石宝山,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盛大歌会,“万人对歌,白曲盈谷,山欢水笑,纵歌纵情”。石宝山歌会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,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。
石宝山歌会又称朝山会,是白族地区盛大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,据《唐·蛮书》载:“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,吹壶卢(葫芦)笙,或吹树叶。声韵之中,皆寄情言”,生动描绘了歌会上青年男女以歌传情的动人场景。传说在石宝山石钟寺旁有块如钟的巨石,原来是一口金钟,远处飞来的恶龙口吐烈焰将金钟烧成石钟,灾难濒临白族山寨。在本主的指点下,以沙溪坝子里的情侣阿石波和阿桂妞为首的十姊十妹十“夫甲”(白语,意为老友)联合千对歌手,云集石宝山日夜对调赛歌,歌声终于使恶龙魔法失灵,但阿石波阿桂妞也不幸累死在石宝山。为了纪念他们,并防止恶龙再来做孽,白族人民每年都要上山对歌,逐渐演化为如今以对唱白曲和祭祀本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民俗活动。
石宝山歌会是白族风土人情的集中展现。每年歌会时,剑川、洱源、鹤庆、大理、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纷至沓来,弹弦对调,以歌觅偶,充分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才情,他们所口头创作的白曲经过后人的加工修改,有的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传统名曲,这些情歌、寓意歌、劳动歌、礼俗歌、一字歌还被收入国际著名民歌名录,如:《鸿雁带书》、《出门调》等均广为流传。歌会期间,石宝山上的各庙宇都要举行白族“阿吒力”佛教科仪及乐舞活动虔诚祈福,石龙村的霸王鞭队伍还会表演古朴庄重的敬香耍花舞,为节日平添气氛。参加歌会的白族男女还会来到灵泉庵敬香、在石宝灵泉掏摸瓜子钱币祈求得子进财,金顶寺的白族祭师“朵兮波”在歌会期间举行系列祭祀仪式替人们禳灾免难,而求子嗣的妇女还会专程赶到石钟山石窟的第八窟“阿央白”前跪拜祈福,祈求多子多福。
剑川石宝山歌会承载了丰厚的白族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,是扎根于民间特色浓郁的民俗盛会。(杨曦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