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[ 文化遗产 ] 白剧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活跃在民间和舞台,被誉为“云贵高原上一枝清丽的山茶花”。2008年2月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2020/03/26 / 大理州文体局 / 赵向军
[ 文化遗产 ] “彝家户户有火塘,彝山处处是歌场”,在寨子的山坡林隙和溪畔湖边,总能看到彝家人欢快的舞姿,听见他们悠扬的调子,这就是目前广泛流传于我州巍山、南涧、祥云、漾濞、云龙等地的彝族打歌,其中以巍山彝族打歌最具代表性,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。
2020/03/26 / 大理州文体局 / 杨曦泠
[ 文化遗产 ]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一项传统的手工工艺,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,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,其中以大理喜洲镇周城村的白族扎染最具代表性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2020/03/26 / 大理州文体局 / 王晓云
[ 文化遗产 ] 无量山火腿是南涧有名的传统肉类腌制食品,是滇西火腿中的名品,因巧妙利用无量山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而得名。无量山火腿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拥翠乡、碧溪乡、无量山镇、公郎镇、宝华镇等无量山中的部分村寨。无量山火腿是南涧有名的传统肉类腌制食品,是滇西火腿中的名品,因巧妙利用无量山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而得名。无量山火腿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拥翠乡、碧溪乡、无量山镇、公郎镇、宝华镇等无量山中的部分村寨。
2020/03/26 / 南涧县文化和旅游局 / 施增菊
[ 文化遗产 ] 哑巴会(彝语:热闷巴),是一种驱魔逐疫、求愿酬神、娱神娱人的民间祭祀礼仪与民俗节庆活动,也是当地各族群众打歌对调、自由婚恋等民俗风情的具体写照。哑巴会仅流传于南涧县公郎镇新合村委会盖瓦洒村,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,所以又称二月八哑巴会,也称盖瓦洒哑巴会。
2020/03/26 / 南涧县文化和旅游局 / 施增菊